樓主
TA的每日心情 | 奮斗 2017-1-4 16:39 |
---|
簽到天數: 80 天 [LV.6]常住居民II
|
隨州論壇訊 11日下午兩點,我們應朋友邀請去吳山鎮(zhèn)三合村老灣邱婆婆那聽戲,經打聽得知,邱婆婆是三合村沈家老灣人,原名邱澤英,如今已有76歲高齡,是老灣最高齡留守老人,這位老人酷愛戲曲,而且記憶力非常好,臺詞一聽就能記住。
來到老人家的家里,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三間破舊不堪的土房子,推開門看到她正在用手費力的拿著針線在串刷子,看到老人的雙手十指都變了形,還纏著膠布,就問老人家你的手怎么關節(jié)都變形了?她說,這是多年的老毛病了,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。老人家忍痛串了一把又一把刷子,由于眼睛看不清,手指常被針戳傷。老人家說為了貼補家用,只能忍著雙手的疼痛,每把刷子也只賣5元錢。
老人家說她跟小兒子住,小兒子長年在外打工,也只有過年才回來一次。老伴已去世23年了,她一個人獨守這三間土屋幾十年,這里記載了她一生的酸甜苦辣,在這凄苦的歲月里,唯一能給她解憂的就是戲曲,老人最愛聽戲。旁邊的桌子上的收音機里,正放著河南豫劇《朝陽溝》選段。談到她最愛的戲曲老人來了興致,老人從舊木箱子底翻出一本寶貝,原來是一本發(fā)黃還有點破舊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豫劇書,她說這本書已陪伴了她幾十年了,問她為什么喜歡這本書,她說這是婆婆留給她的念想,當她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,就被這精彩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,她說這本書里的人物,她最不喜歡馬世榮,若不是馬世榮破壞了這段好姻緣,梁山伯和祝英臺就有情人終成眷屬了。
談起這本書,她說她17歲嫁到沈家,就看到這本書了,聽說是婆婆劉氏留下來的,婆婆劉氏也愛聽戲,她心靈手巧,針線活做的相當好,她說聽公公講過,1947年桐柏軍區(qū)第一軍分區(qū)與李先念帶領的新四軍新五師曾經在三合店修整,在老灣建有后方醫(yī)院和兵工廠,當時軍隊急需3000套棉衣御寒,于是當地會做針線的老百姓自發(fā)組成一支隊伍悄悄的趕制棉衣棉服,三天三夜竟趕制出3000套棉衣,為新四軍送去了溫暖,婆婆劉氏也參加了支援新四軍的任務,晚上劉氏點著木子油燈,在昏暗的燈光下,一針一線的縫制棉衣。沒有棉花,劉氏就把家里的被子、棉衣拆掉,想盡一切辦法把棉衣做好,孩子們雖然還小,也都知道幫忙母親往衣服里塞棉花。老人家指著西邊一間屋說,當時婆婆劉氏就在這間屋子里趕制棉衣,如今這間屋已破舊不堪,遇到刮風下雨,屋子里四處漏雨,沒辦法,只好在用一塊雨布擋雨。
婆婆劉氏在解放初期就去世了,于是這本書就成了老人家唯一的念想,老人家一個人獨守著這見證歷史的空房子,為了不給兒女們增加負擔,老人堅持靠自己的雙手勞動,撿柴、撿稻谷,上山挖草藥,靠勤勞的雙手養(yǎng)活自己,寒冷的冬天五點鐘老人家就起床了,去街上賣菜,青菜一元一把,寒風中老人凍的直打哆嗦。老人家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掙來的錢,勉強維持生活。在老人家里,筆者見到屋內幾乎沒什么電器,除了一臺二手的老電視機,家具還是幾十年前的舊家具。
如今76歲高齡的老人身體也大不如從前了,老人家辛苦勞動掙來的錢,都拿去看病了,老人家患有冠心病、風濕性關節(jié)炎,腰疼等多種疾病,常常因沒錢看病而發(fā)愁,但是又不忍心拖累兒女們,就這樣獨自一個人苦苦忍受病痛的折磨。如今老灣只剩下十幾戶人家,其他的都搬走了,她始終守著自己的破舊的土房子,76歲老戲迷,成了空殼村孤獨的守望者。
20190124_17275561_1548342881194.jpg (532.97 KB, 下載次數: 95)
下載附件
2019-1-24 23:14 上傳
20190124_17275561_1548342881384.jpg (379.43 KB, 下載次數: 99)
下載附件
2019-1-24 23:14 上傳
20190124_17275561_1548342881510.jpg (386.07 KB, 下載次數: 87)
下載附件
2019-1-24 23:14 上傳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