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主
普通會員 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2021-3-25 16:41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6 天 [LV.2]偶爾看看I
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x
作為中國古典小說最高峰的《紅樓夢》,多次寫到“元宵節(jié)”。曹雪芹深諳人生況味和寫作之道,明寫場面喜慶和排場、表面熱鬧和歡樂,暗寫人物或家族的離合悲歡和成敗興衰,以樂寫哀,以喜襯悲,令人回味,感嘆。
各位看官,今天是已亥豬年元宵節(jié),我們來說一說《紅樓夢》第一回《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(fēng)塵懷閨秀》中的“元宵節(jié)”,探究一下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藝術(shù)妙在何處。
《紅樓夢》開篇第一回,曹雪芹大有深意地寫了一“甄”一“賈”(一真一假、亦真亦假)兩個人物及其命運,一個由“小富”到“大困”,一個由“窮路”到“坦途”。曹雪芹巧用對比和象征手法,在短短一個回目的內(nèi)容里,就寫出了甄賈二人命運的大起大落,人生之變幻無常。悲哉?喜耶?樂乎?痛歟?……讀完第一回,讀完全書一百二十回,才能夠深刻理解第一回的深刻寓意和春秋筆法。
這里先不表賈雨村(假語存、假儒存),單道甄士隱(真事隱)。甄士隱父女的命運轉(zhuǎn)折正是從小說第一回中寫到“元宵節(jié)”開始的。
甄士隱,“姓甄,名費,字士隱。嫡妻封氏,情性賢淑,深明禮義。家中雖不甚富貴,然本地便也推他為望族了。因這甄士隱稟性恬淡,不以功名為念,每日只以觀花修竹、酌酒吟詩為樂,倒是神仙一流人品。只是一件不足:如今年已半百,膝下無兒,只有一女,乳名喚作英蓮,年方三歲。”
一日,甄士隱抱著三歲的女兒英蓮上街看熱鬧,遇見一僧一道。那僧一見就大哭,要士隱把女兒——所謂“有命無運、累及爹娘之物”舍給他。甄士隱不予理睬,那僧就大笑起來,念了四句詩。詩曰:
慣養(yǎng)嬌生笑你癡,菱花空對雪澌澌。
好防佳節(jié)元宵后,便是煙消火滅時。
這一年的元宵節(jié),甄士隱讓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。霍啟(禍起)卻不慎將英蓮丟失,全家到處尋找無果。兩月后,甄家安身立命的住宅因為鄰近“葫蘆廟中炸供”導(dǎo)致火災(zāi)而被燒“成了一堆瓦礫場”。士隱只得“與妻子商議,且到田莊上去住”,沒想到“田莊上又難以安身”,士隱“只得將田地都折變了,攜了妻子與兩個丫鬟投他岳丈家去?!?br />
甄士隱的岳丈封肅(風(fēng)俗)是那種嫌貧愛富之人,加上士隱“乃讀書之人,不慣生理稼穡等事,勉強支持了一二年,越發(fā)窮了。封肅見面時,便說些現(xiàn)成話兒,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不善過,只一味好吃懶做。士隱知道了,心中未免悔恨,再兼上年驚唬,急忿怨痛,暮年之人,那禁得貧病交攻,竟?jié)u漸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來。”
女兒丟失、住房被燒,田莊安身不得、投奔岳丈不著,甄士隱一下子從小康望族跌落至貧病交加,命運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(zhuǎn)彎?,F(xiàn)實殘酷,世態(tài)和人情薄涼,怎能不讓“本來是有夙慧的”甄士隱,一聞見跛足道人的《好了歌》,就“心中早已徹悟”。在為《好了歌》說出了精彩的注解后,甄士隱義無反顧地“同著瘋道人飄飄而去?!?br />
人情似一張薄紙,命運是一曲悲歌。甄士隱閑樂人生和悲苦命運的轉(zhuǎn)折,是從“元宵節(jié)”開始的。由于命運的作弄,甄士隱和女兒甄英蓮(真應(yīng)憐),一個出了家,一個被拐走,好端端的一個家庭,頃刻間“父”離“女”散,家“破”人“亡”。元宵節(jié),本是喜慶、歡樂、祥和、熱鬧的幸福時刻,是賞燈、猜燈謎、吃元宵,家人團聚,共享天倫的美好節(jié)日,卻成了甄家父女從幸福走向痛苦的拐點。
元宵節(jié),又稱上元節(jié)、元夕或燈節(jié),是中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之一。正月是農(nóng)歷的元月,古人稱夜為“宵”,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(jié)。元宵之夜,大街小巷張燈結(jié)彩,人們將從除夕開始延續(xù)的慶?;顒油葡蛴忠粋€高潮,成為世代相沿的習(xí)俗。
《紅樓夢》第一回,寫到“元宵節(jié)”,其目的,意義,價值,正在于曹雪芹借助于元宵節(jié)這個載體和平臺,運用高超寫作藝術(shù),通過甄家的不幸遭遇,寄予和搭載了作者“滿紙荒唐言,一把辛酸淚。都云作者癡,誰解其中味”的深沉慨嘆和對人生表面繁富實則變換無常的深刻認(rèn)識,奠定了全書悲概的基調(diào)。
由此,我們可以從甄家,想到賈府;由賈府,想到當(dāng)時的上層社會,他們的繁華,熱鬧,無非都是暫時的榮耀,終究會煙消云散,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”。這又何嘗不是作者寄予深意的小說的思想、主題和欲說還休、不便明言的人生感嘆呢。
《紅樓夢》第一回,是全書一百二十回的開端;元宵節(jié),是春節(jié)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(jié)日。曹雪芹把《紅樓夢》全書的主旨、意義,深刻思想、微言大義全都濃縮在了第一回里,借助于“元宵節(jié)”甄家的變故,道出對世事、對人生的深沉感嘆,不過就是盛衰變化、盈虛轉(zhuǎn)換的道理。成敗興衰是世事常理,離合悲歡是人生常態(tài)。偶然中有必然,巧合中有原因。
就像書中寫到的“元宵節(jié)”一樣,農(nóng)歷正月的第一個月圓之夜,人們看到的是喜慶、熱鬧,想到的是團聚、團圓,期盼的是“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后”的美好時刻,祝福的是“花常好月常圓人長久”。但是,月圓之后呢,……。懂得了這個道理,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莊子“察乎盈虛,故得而不喜,失而不憂”的含義。
“元宵節(jié)”之夜,甄英蓮被拐走,看似偶然所致,實則藏有曹雪芹寫作的匠心和深刻的人生啟示。作為父母掌上明珠的英蓮為何會丟失呢?又是如何丟失的呢?我們來讀小說文本:
“真是閑處光陰易過,倏忽又是元宵佳節(jié)。士隱令家人霍啟抱了英蓮,去看社火花燈。半夜中霍啟因要小解,便將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著。待他小解完了來抱時,那有英蓮的蹤影?……”
元宵節(jié),是一家人團聚團圓,一起吃元宵、看花燈、猜燈謎的節(jié)日,甄士隱夫婦卻不知為何沒有親自帶孩子上街看燈,只是讓“家人霍啟抱了英蓮”去看,這個“家人”只不過是一個用人而已。這樣重要的節(jié)日,如此重要的時刻,對女兒疼愛有加的甄士隱夫婦卻沒有出現(xiàn)在他應(yīng)該出現(xiàn)的場合——陪女兒看燈、賞景。
甄士隱夫婦的這一偶然缺席,導(dǎo)致了家庭悲劇的真實上演。不能說“家人霍啟”對英蓮不盡心關(guān)愛、照顧,不能說他疏忽大意——一個“小解”的功夫能有多長時間。關(guān)鍵的一點就是,闔家團圓、共享天倫的時刻,對于孩子來說,父母怎么能夠輕易缺席、怎么能夠沒有親自陪伴。這是《紅樓夢》第一回,曹雪芹借助“元宵節(jié)”寫甄士隱家庭變故和命運轉(zhuǎn)折的另一個重要隱喻和啟示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