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想,為新時代燃燒。不斷涌現的奮斗者,推動國家實現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,標注中華民族砥礪奮進的精神坐標* [3 L, c, e& A3 B. p: {( F
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。
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,中國人民的創(chuàng)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發(fā)出來。如何跑出創(chuàng)新“加速度”,攀登發(fā)展新高峰,成為擺在新時代奮斗者面前的新課題。
“我們決不能安于現狀、貪圖安逸、樂而忘憂,必須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、奮發(fā)有為,努力創(chuàng)造屬于新時代的光輝業(yè)績!”
大國崛起,競爭無處不在。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,為科技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,鞭策著新時代的奮斗者向“無人區(qū)”挺進。
高峰就在這里!久居海外的黃大年看得分明:向地球深部進軍是我國面對國際能源競爭必須解決的戰(zhàn)略問題,發(fā)展被西方禁運的地球深部探測技術裝備更是當務之急!在夜以繼日的拼搏中,中國終于實現了深探領域的跨代發(fā)展!
從擔任“863”項目首席專家,到提出“紅藍軍路線”,從設立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,到萬米大陸科學鉆探工程樣機“地殼一號”橫空出世……黃大年回國后,將生命最后7年全部投入科研攻關,收獲了自己的夢想果實。
歲月見證,當一個科學家在最能作貢獻的壯年投身科技前沿的大潮,把生命最絢麗的歲月獻給祖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(yè),他有資格也有理由為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。
黃大年如此,鐘揚也是如此。
當許多物種瀕臨消失,鐘揚意識到:保存種質資源、盤點植物“家底”是一項戰(zhàn)略性工作,對國家發(fā)展、人類命運意義非凡。
他瞄準了世界屋脊——西藏有將近6000個高等植物物種,卻從來沒有人進行過徹底盤點和種子采集。
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行走,對于一個身體康健的人已是挑戰(zhàn)。而鐘揚卻在突發(fā)腦溢血后才一年,又一次出現在西藏大學的師生面前。
“他佝僂著背,身上還是那條磨得不成樣子的牛仔褲,在拉薩地攤上買的,只花了29元?!被叵肽谴蔚囊娒妫瑤熒鷤冇忠淮螠I落如雨。
在“生命禁區(qū)”找到植物界的“成功者”高山雪蓮,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瑪峰北坡攀登到植物學家采樣的最高高度……16年間,鐘揚行程超過50萬公里,每年100多天在最偏遠、最荒涼、最艱苦的地方穿梭。
壯志凌云!無論是挺進生態(tài)研究的“無人區(qū)”,還是“把地球變成透明”的誓言,鐘揚與黃大年的夢想,都是服務于國家、領先于時代、傲立于世界!
“在中國做科學,像我這樣的人挺多的……能讓中國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,有一幫人在拼命,不是我一個人,一幫人全是這種心態(tài),我們在一塊兒可熱鬧了,這是一個群體。”
這是黃大年們的心聲,更是新時代的潮涌!
當祖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,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懷揣民族夢想,手握科學利器,在世界最高水平的競速場上,以彎道超車創(chuàng)下中國紀錄。
2017年9月25日,正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落成一周年。就在10天前,中國“天眼”首席科學家、總工程師南仁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。
從1994年到2005年,南仁東走遍了貴州大山里的上百個窩凼。亂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,沒有路,只能從石頭縫間的灌木叢中,深一腳、淺一腳地挪過去。
為了做成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,讓“天眼”盡快建成啟用,即便因肺癌做了手術,即使已進入人生倒計時,南仁東還在關心“天眼”進展,把自己殊死對抗的病魔稱為“小病”。
24年,只做一件事。南仁東用他的生命,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中國高度。
壯志報國!黃大年、鐘揚之后,仍有無數知名、不知名的科研工作者,前仆后繼、奮勇向前,投身民族復興的偉大洪流。
“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,就要敢為天下先?!敝袊茀f(xié)黨組書記、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說,以黃大年、鐘揚等為代表的科技楷模和創(chuàng)新團隊,在戰(zhàn)略高技術、重大科技工程和前沿必爭領域,創(chuàng)新爭先、只爭朝夕。
2017年6月,為期5年的“蛟龍”號試驗性應用航次圓滿收官?!爸袊d人深潛隊伍正從一窮二白直指超越所有對手的7000米?!薄膀札垺碧栞d人作業(yè)潛水器首席潛航員、“深海勇士號”載人作業(yè)潛水器副總設計師葉聰說:我們趕上了中國載人深潛“最好的時代”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,標注著中國從“趕上時代”到“引領時代”的偉大跨越。
“墨子號”量子科學實驗衛(wèi)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、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、單分子酶學的奠基人謝曉亮……一批“星”光熠熠的知名科學家正在融入民族史上罕見的人才回流潮,不斷擁抱“中國機遇”,投身“中國夢”。
黃大年的生前好友、國家“千人計劃”專家王獻昌說:“我們有幸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,就讓我們和大年一樣,把愛國之情、報國之志、科學之夢融入復興偉業(yè),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、做出我們的貢獻吧!”
5 V% H4 h' c* s
銘記,是為更好的前行——新時代新起點,奮斗者的故事激勵著后來者,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
* h' F- B4 F8 @! B- }“什么是天堂?有希望的地方。什么才能帶來希望?種子,哪怕只有一顆。”
2018年4月,草長鶯飛的時節(jié)。緬懷鐘揚的原創(chuàng)話劇《種子天堂》在復旦大學首演。
“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,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?!碑斶@句臺詞響起,鐘揚窮其一生堅守的信仰,恰如一粒粒種子,正在人們心底生根發(fā)芽。
2017年9月27日,鐘揚遺體告別儀式在銀川舉行,700多家單位和個人敬獻的花圈從告別大廳一直排到門前廣場,將這里變成一片花海。
和老人商量后,鐘揚的妻子張曉艷做了一個出乎人們意料的決定:把138萬元車禍賠償金全部捐出,成立基金會,用來獎勵上海和西藏的優(yōu)秀師生。
“這是爸爸用命換來的錢,我們還是應該用在爸爸的事業(yè)上?!辩姄P年僅15歲的小兒子,這樣懷念著爸爸。
生命無法永恒,精神卻能不朽。
2017年的冬天,鐘揚在復旦大學指導的第一個藏族植物學博士、西藏自治區(qū)種質資源庫主任扎西次仁出發(fā)采集種子;西藏大學教授拉瓊等一批年輕學者擔起了生態(tài)學學科建設的擔子:“雖然困難,但我常會感到,鐘老師就在前面引路?!?/font>
鐘揚生前曾說:“任何生命都有結束的一天,但我毫不畏懼,因為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(xù)。”
吉林大學地質宮里,507室的明燈已經熄滅,隔壁的房間卻仍舊燈火通明。
按照黃大年生前設計的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,黃大年團隊的科研成果不斷涌現:地殼一號萬米大陸科學鉆探鉆機已在大慶油田創(chuàng)造了6700米井深的新紀錄,智能化重載荷物探專用無人機搭載平臺已建成,航空重力梯度儀工程樣機研制重點研發(fā)項目已啟動……
黃大年事跡報告團成員、吉林大學黨委統(tǒng)戰(zhàn)部副部長任波說:“似一股清流,又如一盞明燈,黃大年與鐘揚的故事,點亮了信仰之光,照亮了報國之路。”
“大寫的人,純粹的人,永遠活在人們心里的人!”黃大年、鐘揚的感人事跡令無數網友“淚奔”,更令億萬國人思考:這個時代,為何如此熱切地呼喚奮斗?
因為,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,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,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。
惟奮斗者進,惟奮斗者強,惟奮斗者勝。
一個發(fā)展中國家要占領世界科技制高點,不可能靠化緣要來核心技術;一個13億多人口大國邁向現代化,更不可能靠“搭便車”改變命運。
爬坡過坎、滾石上山,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,需要奮斗;時不我待、只爭朝夕,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更需要奮斗。
“在這艘駛向民族復興的大船上,沒有坐享其成的乘客、事不關己的看客,你,我,他,億萬中國人,都是劃槳者、搏擊者?!敝袊茖W院大學2015級博士研究生崔開明說:“只有喊著同一個號子,朝著同一個方向,才能奮力駛向夢想的前方。”
銘記,是為更好的前行。
從校園到社區(qū),從廠礦到軍隊,黃大年、鐘揚的故事傳遍四方。奮斗者的精神力量,正與新時代的使命召喚相輝映,鼓舞著更多人為夢想而拼搏,與時代同奮進。
平均年齡35歲的吉林大學黃大年團隊,平均年齡34歲的量子科學團隊,平均年齡37歲的中國“天眼”研發(fā)團隊……一張張鮮活的面孔,正是中國奮斗者英姿勃發(fā)、生生不息的寫照。
“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(fā)展的關鍵階段,必須激活人這個生產力中最活躍因素,激發(fā)創(chuàng)新這個引領發(fā)展的第一動力,讓奮斗成為社會風尚,讓社會的活力充分釋放,讓創(chuàng)造的偉力競相迸發(fā)?!敝袊茀f(xié)黨組書記、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說。
黃大年、鐘揚……仰望星空,奮斗者的精神之光熠熠奪目。正是這璀璨的星光,照亮了我們的前行之路。
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上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13億多中國人民發(fā)揚偉大奮斗精神,凝聚起萬眾一心的澎湃力量,就一定能書寫新時代奮斗者更加精彩的答卷!(參與記者 吳振東)
8 U% k& t# u* ?& }( L5 T